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执行任务过程中,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职务犯罪的威胁程度非常大,会直接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加强公共安全保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完善内部监管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2. 加强教育宣传: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教育,增强职工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职业操守,降低职务犯罪风险。 3. 严格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职务犯罪行为实行零容忍打击,对职务犯罪者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加大惩戒力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之一的,依照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徇私舞弊,致使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玩忽职守,致使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滥用职权,致使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四)受贿,致使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五)徇私舞弊,致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内部管理混乱,严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人民利益的。 《公务员法》第五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务院关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决定》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的廉政教育和监督管理,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综上所述,加强公共安全保护必须实现职务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打击。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教育宣传和严格打击行为,才能有效地保障公共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