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期间发现漏罪,如何进行处理? |
释义 |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若在缓刑期内犯新罪或有其他未判决罪行,应撤销缓刑并对新罪进行判决,根据法律规定,将前后罪刑罚合并执行;若在缓刑期内严重违反缓刑管理规定或法院判决禁令,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分析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拓展延伸 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的法律后续措施 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的法律后续措施主要包括重新审理案件、重新评估刑罚以及可能的重新判决等。在发现漏罪后,法院会重新审理案件,重新收集证据、听取辩护意见,并根据新的证据和情况对被判决人进行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法院可能会决定是否对原判决进行修改,包括可能的重新判决或调整刑罚。此外,法院还会考虑被判决人在缓刑考验期内的表现和改造情况,以及漏罪的性质和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做出最终的法律后续措施决定。这些措施旨在保障正义,确保对漏罪进行合理、公正的处理。 结语 缓刑考验期内犯罪或发现未判决罪,应撤销缓刑并判决新罪。前后罪刑依数罪并罚规定执行。根据《刑法》第77条,缓刑犯在考验期内违反规定或判决禁令,且情节严重,应执行原判刑罚。对漏罪法律后续措施包括重新审理、评估刑罚和可能的重新判决。法院将综合考虑被判决人的改造情况、漏罪性质等因素,确保公正处理,维护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条 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一章 办案协作 第三百四十七条 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助的,办案地公安机关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连同有关法律文书和人民警察证复印件一并提供给协作地公安机关。必要时,可以将前述法律手续传真或者通过公安机关有关信息系统传输至协作地公安机关。 请求协助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的,应当提供传唤证、拘传证、拘留证、逮捕证;请求协助开展搜查、查封、扣押、查询、冻结等侦查活动的,应当提供搜查证、查封决定书、扣押决定书、协助查询财产通知书、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请求协助开展勘验、检查、讯问、询问等侦查活动的,应当提供立案决定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