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欠款诉讼时效是多久? |
释义 | 民事欠款诉讼时效为三年,违反法律规定的延长或缩短不被认可。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不受保护。诉讼时效中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代理、继承未确定、权利人被控制等情况。中止原因消除后满6个月,时效期间届满。中断包括履行请求、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况。诉讼时效对当事人极为重要,必须及时行使权益,否则对方可以以此为理由抗辩。 法律分析 一、民事欠款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事欠款诉讼时效是三年的时间。诉讼时效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均不予认可。 《民法典》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是什么?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在当代的社会诉讼时效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如果说诉讼时效已经经过了,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当事人在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时候,对方以此为理由进行抗辩,这个时候法院就没有办法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了,因此必须要及时的行使自身的权益。 结语 民事欠款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反。根据《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中止包括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代理人、继承未确定、被控制等情形。中止原因消除后满六个月,时效期间届满。中断情形包括提出履行请求、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对于当事人而言,及时行使权益至关重要,以免诉讼时效成为对方抗辩的理由。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七条 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五条 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九条 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