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证明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需要有充分的证据。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仍然实施该行为的故意。具体证据包括犯罪人的供述、证人证言、物证、书证、鉴定意见等。 法律依据: 1. 《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犯罪人故意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 《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犯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故意犯罪:(一)明知是违法行为而实施的;(二)主观上实际控制了自己的行为,而对其违法性表示认可的。”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条规定:“职务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的明知或应知犯罪行为的违法性,但仍然予以实施的主观故意。证明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需要有充分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