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关于仲裁责任的规定: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在仲裁活动中,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有仲裁程序规则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如陈述事实,进行辩论,提供有关证据、聘请律师参加仲裁活动等。 仲裁的范围如下: 1、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2、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3、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等。 综上所述,我国在不断加强对仲裁机构和仲裁员责任的监管,建立相关监督机制,防范和制止仲裁机构和仲裁员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不断完善仲裁程序,确保公正、公平、透明的仲裁过程,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七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