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防卫过当的刑罚是什么? |
释义 |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包括定罪和处罚。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罪名,而是根据防卫人的主观罪过和客观危害结果确定罪名。防卫过当可能触犯故意杀人、过失致死、故意伤害和过失重伤等罪名。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应减轻或免除防卫过当的处罚,因为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客观危害性较小。 法律分析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防卫过当的定罪; 二是防卫过当的处罚。 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独立的罪名,对防卫过当应根据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罪名。从司法实践来看,防卫过当行为触犯的罪名主要有(间接)故意杀人罪、过失致死罪、(间接)故意伤害罪和过失重伤罪。为了表明防卫过当的情况,在制作判决书时,应当注明因防卫过当而构成某种犯罪。 《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对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为在防卫过当的情形中防卫人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虽然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但其行为的客观危害性比其他犯罪行为小的多,所以,对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防卫过当的刑责如何确定? 防卫过当的刑责如何确定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个人在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防卫行为,如果其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和适度的限度,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对于防卫过当的刑责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被侵害人的人身安全程度、被侵害行为的性质、防卫行为的方式和手段等。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保护合法权益的同时确保刑责的公正和合理。因此,防卫过当的刑责的确定是一个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的复杂过程。 结语 防卫过当的刑责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复杂问题。当个人在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防卫行为,超出必要和适度限度的防卫行为可能构成防卫过当。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被侵害人的安全程度、侵害行为的性质以及防卫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防卫过当并非独立罪名,应根据防卫人的主观罪过和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确定罪名。在制作判决书时,应明确防卫过当构成的具体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对防卫过当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因为防卫行为的客观危害性较小,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产生的。因此,在确定防卫过当的刑责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刑责的公正和合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六条 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