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合法获取的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但需要确保取得方式合法,场所合理,内容真实连贯,未被篡改,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权。非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法律分析 算 录音属于视听资料,两人对话一方偷偷录音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录音的取得方式应当合法,取得过程中是在合理的场所进行,录音时对方的言论应是真实意思表达,录音的内容应当真实、完全连贯,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任何人不得进行剪辑,同时不能采用窃听、偷听他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方式进行录音。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而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拓展延伸 偷偷录音:法律上的隐私侵犯还是有效证据? 偷偷录音在法律上存在着争议。一方面,偷偷录音涉及到他人的隐私侵犯,违反了个人的权利和尊严。法律通常保护个人的隐私,禁止未经授权的录音。另一方面,有些情况下,偷偷录音可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揭示真相,帮助解决纠纷。法庭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录音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因此,是否将偷偷录音作为有效证据取决于各国法律和司法实践。建议在进行偷偷录音前咨询专业律师,以避免违法行为和潜在的法律后果。 结语 偷偷录音在法律上存在争议。一方面,涉及他人隐私侵犯,违反权利和尊严。法律保护个人隐私,禁止未经授权录音。另一方面,或有助于揭示真相、解决纠纷。法庭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录音合法性和可接受性。是否有效证据依法律和司法实践而定。建议偷偷录音前咨询专业律师,避免违法行为和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