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给药错误应急预案权责 |
释义 | 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2.报告医生,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由于给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配合医生抢救 一、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有哪些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分为: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2、应急响应预案; 3、互助应急预案; 4、应急管理预案。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二、中国判死刑是怎么死法 我国现行死刑的执行方式:1.枪毙,即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行刑时死刑犯采取跪姿;2.注射,行刑时犯人被绑在椅子上,由法医向犯人的手臂静脉注射药剂;3.死刑缓期: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给予两年的缓期。 我国过去只规定了枪决一种方式,正是基于减轻犯人痛苦的考虑,而注射执行死刑能够更好地保全尸体,减少枪决造成的残忍场面,在修改法律时我国增加了注射的执行方式。但由于注射执行还要进行药物研制、加强场所建设、进行人员培训,普及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枪决方式还在许多地方存在和使用着。随着我国刑罚执行方式的发展进步,枪决最终是要被更文明的注射执行方式取代的。 三、村卫生室能输液吗 村卫生室还是可以开展静脉输液的,但前提是要经过县级卫生计生部门批准。村卫生室申请开展静脉给药服务需符合下列条件: 1.通过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验收; 2.具备独立的静脉给药观察室及观察床; 3.配备常用的抢救药品、设备及供氧设施; 4.具备静脉药品配置的条件,设置独立的配药室; 5.开展静脉给药服务的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执业人员参加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县卫生健康局每年组织一次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培训并开展考核。); 6.开展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业务的,应当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