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法律主观:
1.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核算要点:对应结转,不产生损益。   对应结转:指无论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还是自用 土地使用权 或建筑物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应将相应的科目对应结转。科目对应关系如下: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对应“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对应“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不产生损益:指对应科目金额对应结转,不会产生差额。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这种转换方式下,通常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一致,会产生差额。借记账户以公允价值入账,贷记账户以账面价值结转,之间的差额处理思路总结如下: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  无论公允价值高或低,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都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转换日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记)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借记,金额倒挤)  2)自用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非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贷: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小结: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模式下,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反之,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转为非投资性房地产时,不论公允价值是否高于账面价值,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法律客观: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