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上随便传递别人自己个人信息的危害是什么 |
释义 | 我国将强化超大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个人信息泄露都有什么危害? 一、账户钱款没了,现在很多人不敢随便在网上消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信息会被泄漏,确实有些人只要知道你的信息,就能让你账户的欠款突然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小心。 二、不法公司前来诈骗:最可恶的是不法公司到你的门头上来诈骗你。因为他们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编出来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对你的哪个朋友、同学或亲戚知根知底,还能报出姓名与单位,在你心神不宁之时,可以做出错误判断,在慌乱中上了骗子的当。 三、垃圾短信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无怪乎央视连续两个在3.15晚会上将垃圾短信进行曝光。最新听说的是,利用小区短信,可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这一发短信系统每十分钟可以发送1.5万条。 四、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因为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会费心心机地想法子坑你、蒙你、拐你、骗你。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坏人的圈套。因为,他们可能会冒充你的朋友、你的亲戚或你的同学,甚至以假乱真,有时的确得非常小心。 如何防范: 公共场合WiFi不要随意链接,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购等活动。如果确实有必要,最好使用自己手机的3G或者4G网络。 手机、电脑等都需要安装安全软件,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对木马程序的扫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账号密码前。每周定期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也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不同网站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尽量不要使用"记住密码”模式,上网后注意个人使用记录。 到正规网站购物。查看消息或者浏览视频时,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有时安装了杀毒软件,也不能保证电脑不会感染病毒。尤其是购物的时候,会涉及到网上支付,使用正规且有保障的网站,安全系数更高。 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不随意接收或打开陌生邮件,打开邮箱,看到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千万不能轻易打开,尤其是看到中奖或者是奖品认领等带有诱惑性信息的内容。 会导致你的个人信息泄露,同时也可能出现财务丢失的风险。 【法律分析】 1、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泄露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可能会被违法犯罪分子诈骗,应当注意防范。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拥有人身份的资料。二代身份证包含居民的照片、姓名、性别、血型、民族、职业、住址、面部特征、手掌特征及指纹识别等重要信息。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相伴随你一生。生活中,大到选举、结婚、入学、就业、参加社保,小到出境手续、解决驾照、投宿旅店、建立个人金融账户等,均需用到公民身份证。 2、居民生活中遗失身份证后,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置,但由于目前无任何注销措施,导致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遗失、被盗的身份证可能被犯法人员用于开办银行卡、信用卡,掩护诈骗、洗钱活动。 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如果犯了什么案或发生什么事故,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你可能还觉得这是哪跟哪啊?可是,这些案件事故的烦心事就来了,就算查清楚也会把你搞得精疲力竭。身份证、户口本等有个人信息的证件,一定要保存好。在上网评论朋友微博、日志、图片时,不要随意留下朋友的个人信息,更不要故意公布他人的个人信息。 法律依据: 有些人不敢在网上消费的最大障碍就是怕信息被泄露;还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的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帐户或信用卡帐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