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三十多年前坐牢会有记录吗 |
释义 |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犯罪记录的保存问题。年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时会被记录在案,而这种记录不会被消除。但是,如果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又称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法律分析 在犯罪时,年满十八周岁的人会被记录在案。这种记录不会被消除,不论时间过去多久,它都会伴随着个人。但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又称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拓展延伸 案底如何清除? 案底是指在司法程序中,被告或当事人因违法犯罪行为而被记录在案的信用记录。清除案底是指消除或减轻被告人因违法犯罪行为而留下的不良信用记录。 在我国,清除案底的具体措施和程序因案件性质和程序而异。对于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司法机关达成和解协议,依据和解协议的约定,司法机关会对其进行宽大处理,并在案卷中注明和解情况。对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当事人需要经过合法程序被判有罪,刑罚执行完毕后,司法机关会在案卷中注明当事人有犯罪记录,但这并不会影响其信用记录。 而对于涉及刑罚执行完毕后的信用记录清除,根据我国《刑法》第39条规定,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对于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八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落实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对于案底作为负面信用记录的问题,要严格控制案底信息对外披露的范围和程序,不得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总结,案底的清除需要根据案件性质和程序来确定具体措施和程序。在处理违法犯罪行为时,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处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犯罪记录将伴随个人一生,不良记录可能影响个人就业、信用等。因此,对于犯罪记录,封存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封存记录的公安部门应当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