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瑕疵股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什么 |
释义 | 法律分析:一、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瑕疵股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什么 1、未出资。公司成立时,股东未按协议、章程约定缴纳资金。但已经公司章程和工商登记确认为股东,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初期,表现比较突出。 2、未足额出资。公司成立时,股东出资额未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缴足应出资额。实践中存在首次出资额不足20%或没有缴纳剩余应缴资金,形成了股东未完全出资。 3、以实物或其他非货币、财产出资,但该实物或其他非货币财产的价值明显低于章程或协议约定价格。 4、以房屋或土地出资,虽然已办理了实物出资更名过户手续,但是未交付实物。 二、出资期限由什么规定 出资期限可以由公司章程规定。虽然投资时间是公司股东内部的自行约定,但也要切实可行,一般是20年,20年认购期限可在年后继续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以非货币性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财产权转让手续。 三、股东权利与责任是什么 出资者通过向公司出资,得到股权成为公司股东。股东权分为自益权和公益权。发给股票或其他股权证明请求权、股息或红利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公司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份转让权,都属于财产性的权利,属于自益权。共益权属于非财产性权利,是对公司事务的管理参与权:包括召开临时股东会请求权或自行召集权、出席股东会并行使表决权,即参与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对公司财务的监督检查权和会计账簿的查阅权、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的查阅权和复制权,但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没有复制权;权利损害救济权和股东代表诉讼权、公司重整申请权;对公司经营的建议与质询权、对董事及高级职员监督权。股东义务:股东除按认缴的股份缴足出资以外。对公司的债务或公司债权人不负任何其他责任。出资协议或公司章程约定为出资需一次缴纳的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约定为公司成立后分期缴纳的股东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按时缴纳出资。对以实物特别是不动产设备等和知识产权出资的股东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办理财产的权利转移手续。使公司取得出资物的合法权利,并能有效行使该权利。如股东愈期缴纳出资的,应当向已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对于已缴纳给公司的出资财产,股东不能撤回。若出资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权或者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知识产权等财产出资。已经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但未实际交付给公司使用。则其在实际交付之前不享有相应的股东权利。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可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股东有按公司机构通知的时间地点参与股东大会的义务。不能亲自参加时可以委托其他股东出席股东会议,并行使表决权。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应当尊重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干涉董事会经理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不得干涉监事会的正常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