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列举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
释义 | 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分为普通、短期、特殊和最长保护期限四类。普通诉讼时效为3年,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特殊诉讼时效由特别法规定,最长保护期限为20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法律分析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4、其他衣服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根据我国《民法典》及有关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可划分为4类:1、普通诉讼时效: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3年2、短期诉讼时效:下列诉讼时效时间为1年身体受到伤害赔偿的延付或拒绝租金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3、特殊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不是民法规定的,而是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4: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拓展延伸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及相关权利保护 诉讼时效是法律上对于诉讼请求的时间限制,它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才能提起诉讼。适用诉讼时效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领域。具体适用的案例包括债务追偿、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至关重要,因为错过时效将导致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法律也对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时效进行了保护,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因此,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守诉讼时效的规定。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对诉讼请求的时间限制。它适用于各个领域,如债务追偿、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了解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至关重要,因为错过时效将无法行使权利。同时,也要尊重特殊情况下的时效保护,如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遵守诉讼时效规定,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