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劳动法基本法律原则的渊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制定全过程,为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时所应体现的总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准则。与基本原则的特点相适应,统治阶级往往通过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对基本原则进行规定。 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1.基本原则。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和稳定; 2.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可以弥补劳动法律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