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典公平正义原则
释义
    

法律主观:
    


    一、 民法典中的公平原则是什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对任何经营者都只能以市场交易规则为准则,享受公平合理的对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权,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二 、公平原则的具体表现
    1、民事主体有同等机会参与民事活动,行使和实现自己合法的民事权益。
    2、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对应性,不得显失公平。
    3、民事主体合理承担民事责任,在通常情况下适用过错原则,责任与过错的程度应相适应。双方都无过错的,应由双方对损失合理分担。
    4、当实际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已导致维持原法律关系效力显失公平时,其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应得到相应的变更。
    三、 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条件
    1、加害人的行为与受害人之损害存在因果关系。
    2、加害人和受害人均无过错。
    3、此种损害行为法律未规定适用 无过错责任原则 。
    4、若加害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则显失公平。
    5、公平责任原则无免责事由且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6、公平责任中加害人的责任份额必须适当。公平原则就是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希望对您有帮助。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