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其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仍应得到保障。但是,被告人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被告人因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仍保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权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03条:“以非法方法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或者破坏社会稳定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以虚构事实或者故意歪曲事实方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五日以下拘留。” 因此,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享有言论自由权利,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