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援助的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医疗救助需要特殊困难人员认定,包括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救助是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针对贫困人口提供治病的帮助和支持。医疗救助应该保障低水平、广覆盖,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情况确定救助标准。医疗救助制度应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稳步发展,逐步完善,为建立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奠定实践基础。 法律分析 医疗救助需要人民政府认定的特殊困难人员条件才能申请。 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都是医疗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但具体还需经过地方民政部门的核准认定才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则是由地方扶贫部门进行认定。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那些因为贫困而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治病的公民实施专门的帮助和支持。它通常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下,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针对贫困人口的患病者实施的恢复其健康、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的救治行为。医疗救助的保障水平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医疗救助保障的是困难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内容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如果保障水平过低,可能造成救助资金结余,需要救助的人群却不能受益;保障水平过高,不利于费用控制,同时会加大财政负担。因此,医疗救助应该遵循的是“低水平,广覆盖”原则。首先,要保证救助的低水平能够达到满足受助对象基本卫生服务的要求,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扩大救助覆盖面而不是提高保障水平。 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稳步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在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还是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都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根据各地区的特殊情况,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安排,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实践基础。 【法律法规】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十九条医疗救助采取下列方式: (一)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二)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医疗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救助资金情况确定、公布。 结语 医疗救助是针对因贫困而无力治疗的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重要举措。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是救助的重点对象,但需经过政府认定方可申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则由扶贫部门认定。医疗救助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障水平应低而广,确保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通过试点经验总结和逐步完善制度,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发展,为实施公民医疗救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了医疗救助的方式和标准,由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救助资金情况确定。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第七条 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等有关行业组织、专业学术团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