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想象竞合犯是指什么意思? |
释义 | 想象竞合犯是指一种犯罪行为,行为人同时侵犯多个犯罪客体,触犯多个异种罪名。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被承认。想象竞合犯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行为同时触犯多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且这些犯罪构成之间无重合关系。对于认定想象竞合犯,需要基于犯罪分子的违法事实后果进行判断,并符合构成要件才能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想象竞合犯是指什么意思? 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重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想象竞合犯,但这一概念在刑法理论上一直是被承认的,并为司法实践所普遍接受。 二、想象竞合犯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 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实质数罪及牵连犯等犯罪形态的根本点,究竟何为“一行为”,学界众说纷纭。有所谓“自然行为说”、“社会行为说”、“犯意行为说”、“法律行为说”等等。或以结果、或以性质、或以犯意、犯罪构成的个数来区分一罪与数罪,虽各具价值但均有失偏颇;只有“因果关系说”综合考虑行为、结果、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这些客观要素来设定“一行为”的标准,合“自然行为说”与“社会行为说”之长,较为科学。 想象竞合犯中,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无论其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其犯罪心理是故意还是过失,亦或故意与过失混合,均不影响想象竞合犯的成立。 2、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所代表的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实质一罪的根本特征。罪名是犯罪的名称,是对犯罪构成的高度概括。何谓“数个罪名”,如今尚存在争议。一行为触犯数个同种罪名,当然是触犯数罪名,是同种数罪。 3、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均无法全面评价该行为,即行为所触犯的各犯罪构成之间应无重合之关系。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法条竞合犯的根本特征。 犯罪行为所符合的数个犯罪构成之间具有重合关系这是法条竞合犯的法律形式。重合关系包括包容关系和交叉关系,那种不承认交叉关系,或不完全承认交叉关系的提法似有不妥。所谓重合关系,应为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均存在包容与交叉关系。 对于想象竞合的认定问题,是需要基于犯罪分子的违法事实后果来进行认定的,在构成了想象竞合的要件后才可以认定并追究法律责任,如果不符合想象竞合的要件的就是不可以认定并处罚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来进行办理。 结语 想象竞合犯是指在一个犯罪行为中,行为人同时侵犯了多个犯罪客体,触犯了多个异种罪名的情况。我国刑法虽未明文规定想象竞合犯,但在刑法理论上被广泛承认并为司法实践所接受。想象竞合犯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了多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行为所触犯的各犯罪构成之间无重合关系。对于想象竞合的认定,需要基于犯罪分子的违法事实后果进行认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四节 单位犯罪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