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为什么打官司一定要找律师? |
释义 | 导读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我们的人民维权意识也日渐高涨,全国的诉讼案情都呈指数增加,民事纠纷占了这些案件的绝大多数。律师做为诉讼中重要的参与成员,在社会上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知名的大律师身价不菲,代理费用也是水涨船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官司都要请律师,律师在诉讼中,到底帮了我们什么忙呢?下面由律师为大伙分析下。一、不请律师可以打官司吗? 1、打官司可以不请律师,任何人都被允许自辩的,这是法律所允许的,但是当前这个时代请律师是一种形势。 2、律师毕竟是专业人士,他们毕竟比我们自己更懂法律,当然你自己如果是律师除外,所以让他们为你辩解更胜任。 3、现在都要求法律公正。 4、就象律师上面说的这已经是一种趋势,法院一般都会要求你请律师的,当然民事案件就没有这么严重,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和谐社会,所以现在的民事案件更强调调解。 二、律师在打官司的过程中作用有哪些?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或依法由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了争议,而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法律保护的诉讼行为。如果有律师代理诉讼的话,那么在起诉书的撰写,跟事实的陈述,法条的搜集,就会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 2、诉讼不见得是你解决纠纷的最佳选择,我们也并不鼓励当事人将所有的纠纷都提交到法院解决,但如果纠纷到了不能协商解决的程度,您就应该勇敢地走进法院,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也会尽力去协调双方当事人,在能够调解的情况下,也会倾向调解结案。所以说,律师的工作也是非常讲人性化的。 3、由于普通人对法律和诉讼程序不够了解,有很多到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都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认为到法院办事“麻烦”,甚至以为法院就是有关系的有钱的人才能去的地方,对地方的司法机关抱以怀疑的态度。这就需要律师为你的正当利益护航,让你的委屈得以伸张。 最后:在法制化加快发展的今日,如果你还没有够强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那么注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权利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律师,就是去真心实意维护你的权利的舵手。 举个案例:2012年4月12日甲向乙出具借条:“今甲向乙借款100万元,约定年息24%,定于2012年10月12日还本付息。”,当天乙通过银行转账转给甲方100万元。至今甲方未还本付息。 如果你是乙,你会请律师吗? 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案子不请律师,你一样能打赢,你还会请律师吗? 如果我再告诉你,律师费5万元,你还会考虑请律师吗? 如果我继续再告诉你,律师费5万元是先交,你还会请律师吗? 如果我继续再再告诉你,我不保证一定帮你打赢,但你交的5万元一定不退,你还会请律师吗? 如果我再告诉你,打赢这个案子,我花费精力不超过30分钟,你还会请律师吗? 我想聪明的你,一定不会在犹豫,请个屁,脑子有问题才请嘛。 那么这个案子你自己去法院起诉,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 如果你笨点,你要求被告返回借款本金100万元及2012年4月12日至2012年10月12日期间的利息12万元。 恭喜你,案子你打赢了,法院会判被告偿还你112万元。 第二种结果: 若果你聪明点,你要求被告返回借款本金100万元及2012年4月12日至2016年4月12日期间的利息96万。 恭喜你,案子你打赢了,法院会判决被告偿还你196万元。 第三种结果: 如果你是非常聪明,你要求被告返回借款本金100万元及利息(利息计算方式为按照年息24%,从2012年4月12日起计算至法院判决时止) 恭喜你,案子你打赢了,法院会判决被告偿还你100万元本金,假如判决时间为2016年10月12日,你可能获得利息为108万元。 写到这里,你是不是认为第三种结果已经非常满意了。 现在告诉你,如果你聘请了律师 结果会是这样的: 判决被告返回你借款本金100万元及利息(利息按照年息24%,从2012年4月12日起计算至被告实际还清本金时止)。也就是说,利息一直计算至被告将借款本金100万元实际付清时为止。 所以,案子你看似打赢了,并且省了5万元律师费,但实际你还是输了,只是你不知道输在哪里了。 在遇到纠纷、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为房屋买卖、商业谈判、投资经营等事务忙得焦头烂额,却又不知道如何维护权益,避免风险、增加胜算时,该怎么办呢?这时,你应该要想到“我要找律师”。因为律师是拥有专业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能够快速帮您解决纠纷。 三、为什么要找律师? 1、律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相对于普通人,律师解决问题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拥有丰富的专业法律知识。在处理案件纠纷时,律师会运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整理清楚案件发展的脉络,懂得什么权益受到了侵害,应当采取什么保护措施,会出现什么结果,过错属于什么性质,应当采取什么样补救措施,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在法庭上更好的争取权益,如何制定周全的诉讼计划等等。在签订合同、投资经营等方面,律师也可以运用其专业知识,告诉当事人如何更好的避免风险,维护权益。 2、提高诉讼效率,把握诉讼时机。 律师是可以作为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参加到诉讼中。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刑事诉讼都需要按法定的程序展开。当事人若本身没有一定的诉讼知识,因为发生纠纷要打官司才去了解诉讼的相关知识,则会延误诉讼时机,不利于诉讼的进行。而有了律师的帮助,则可以大大提高诉讼效率,把必要的事情先妥善安排,保证证据资料齐备、程序规范,通过律师参与这些工作,可以有效减少诉讼成本、减低诉讼风险。 3、最大限度的降低当事人的损失。 请律师最终的目的是维护权益,或者防患于未然。一般在实践中,对方当事人都只会要求你履行义务,而你在不懂得法律知识的情形下,可能会在某些事项上吃亏。而律师可以通过了解分析,知道你应该享有何种权利,什么权益受到侵害,时刻为自己的当事人着想,会寻求快捷、便利、省时省力的法律救济渠道,合法有效地维护当事人权益,最大限度地减低当事人的损失。而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个人的投资等行为,如果事先有律师参与,提供相关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则不仅可以避免某些风险,还可以避免一些事后不必要的诉讼和纷争,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二、什么时候找律师? 当事人聘请律师要注重时机,对于一般需要律师提供专业意见建议,如投资经营、签订合同如何避免风险等可以随时委托律师。而对于案件纠纷,不同的案件纠纷在不同的阶段找律师解决时一般风险、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事人一定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及时找律师。打官司的案件可以分为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刑事案件。 1、民事案件什么时候找律师 民事案件主要包括离婚、继承、婚姻家庭、房产、物权、合同纠纷、知识产权、劳动人事争议、侵权责任、公司事务、保险证券等平等主体间发生的纠纷。 (1)当您与他人的争议已经发生,您准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争议开始时找律师,则可以让律师从起诉阶段就了解案情,调查取证,节约时间、金钱等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2)当您与他人发生的争议案件已被人民法院受理,您作为该案的原告或被告时。此时找律师也可以更大程度的帮您减少损失,增加胜诉的机会。 2、行政案件什么时候找律师 行政案件,即民与官的纠纷,包括因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侵害到个人、社会团体、公司法人等的合法权益的所引起的争议和纠纷,如国家赔偿。 (1)当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您的申请应当作出决定,而不作出决定或决定违法时。此时找律师可以对行政申请行为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更好的与政府部门沟通,促成行政申请的通过。 (2)当您接到有关政府及其执法机构向您作出行政处罚时。此时找律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行政处罚的合法合理性,及时更正,避免损失,维护权益。 3、刑事案件什么时候找律师 刑事案件即因犯罪引起的案件,是个人或者单位、企业法人等组织因为犯罪而侵害到他人、社会、国家的权益而引起的由检察机关提起诉讼的案件。刑事案件一般可以分为立案阶段、侦查阶段、提起公诉阶段以及执行阶段。为刑事案件打官司的律师可以称为刑辩律师。 刑辩律师在处理刑事案件时,相对于其他非律师辩护人,律师拥有更多、更宽松的权利,例如在案件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为辩护人;辩护律师享有会见通信权、调查取证权、阅读复制案卷材料的权利、会见不被监听的权利等。而这些律师享有的这些权利更有利于律师为犯罪嫌疑人作无罪、罪轻的辩护。 (1)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其他法定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被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属可以聘请律师。 (2)公诉案件(即由人民检察院起诉至法院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自案件由公安机关或其他机关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可聘请律师作为辩护人。 (3)自诉案件(即可以由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起诉至法院的案件)的被告人或其家属有权随时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注:自诉案件包括: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案、诽谤案、侵占案、虐待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三、找律师前应做哪些准备? 1、了解自己的纠纷的始末。 2、弄清楚自己遇到的官司是属于什么类型,是离婚纠纷,房地产纠纷,公司事务、债权债务纠纷还是违法犯罪等等。 3、纠纷、事务的严重程度如何,有什么证据材料等。 4、是否先找律师咨询,需要找什么地方的律师,如何找律师等。 四、找律师有哪些途径? 当事人在遇到纠纷或者需要法律服务,需要请律师帮助的,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1、熟人、朋友介绍或直接找律师本人 如果有朋友是律师或者有朋友认识律师的,可以请求朋友帮忙介绍。有些当事人可能对于陌生人有所顾忌,而对于朋友介绍的律师就可以避免,更有助于纠纷的解决。但是要事先了解该律师是否擅长你要打官司的类型。如您遇到的是离婚纠纷,他是擅长刑事辩护的话,那就不太适合。 有些律师已经有一定的口碑,当事人可以通过信息搜索了解到某个律师很适合代理其案件,则可以直接找到律师本人,与对方谈谈案件的处理等。 2、找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承办业务,一般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合同。当事人在找律师之前,可以先到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了解,通过咨询律所的前台或者招待,了解该律所律师的专长,找到自己满意的好律师,根据咨询的具体情况再决定怎么选择律师事务所,怎么选择律师。 3、通过法律网站找律师 当今网络发达,许多法律网站如法律快车、找法网、好律师在线网等都可以提供找律师、推荐律师等服务,一般这些网站通过客服、咨询服务等了解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推荐一些合适的律师,当事人在与律师取得联系后可以更一步了解案件的委托情况。 五、与律师接洽要注意什么事项? 1、注意验证律师的身份 律师与法律工作者不同,律师是有律师执业证的,而法律工作者可能只是从事法律服务的工作,但不具备律师执业资格。对于那些未取得律师资格或取得律师资格未取得执业证书,或取得执业证书但未注册的,均不能以律师身份执业。若对律师身份有怀疑,可以要求其出具律师执业证。 2、先聊事再谈钱 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与律师初步接洽时,要先与律师谈事,即请他谈谈对于纠纷案件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该律师的专业性。若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则可以开始聊律师代理费,看看是否符合预算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价钱谈不拢而起矛盾或者因还价而造成律师对案件的隔阂。 六、找律师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找律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而不能盲目的人云亦云。在找律师时,要避免陷入如下误区: 1、只凭人际关系请律师。 律师可以由熟人、朋友介绍,但对当事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律师的学识、能力、经验、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所以当事人一定要自己对此进行考察、判断。如果只凭人际关系找律师,或许就很难达到请律师的目的。 2、律师收费越低越好。 律师服务收费实行市场机制。不同的律师事务所和不同的律师报出的律师收费标准不同。当事人选律师,首先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律师。在某种程度上讲,当事人降低付费标准,律师也可以用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的方法来对付当事人。因此最好不要片面地以收费高低来决定聘用律师的人选。 3、律师承诺得越多越好。 律师和当事人都希望对对方有所约束,因此要求对方作出某些承诺。可以承诺的范围应当限制在: (1)对当事人来说,主要承诺应是对律师履行职务的外部条件的保障,如配合度、收费等; (2)在律师方面,主要承诺工作态度、服务质量、职业道德等。 但是要注意的是,律师只是运用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服务的人,对于诉讼案件的结果、公司上市的批准、合同审查等需要国家机关作出决定的,律师只能尽职尽责做好分内事,争取最符合当事人要求的结果。所以要求律师对职责外的事作过多的承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办到的。若律师拍胸脯“包赢”,“必胜”,当事人应当注意分析过份承诺的虚假性。 4、已经发生了纠纷诉讼才找律师。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单位,有些对于聘用律师的认识还基本停留在有麻烦、需要打官司时才找律师,即诉讼律师的层面上。而事实上,律师提供的服务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除了打官司、调解纠纷外,律师在企业经营、投资、融资、改制、提供见证、认证等方面,同样有积极的作用。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