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等级保护2.0中修改定级对象三大基本特征为:1)具有确定的主要安全责任主体)承载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包含相互关联的多个资源。 在经历多年的试点、推广、行业标准制定、落实工作后,由于新技术、新应用、新业务形态的大量出现,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大量应用,同时安全趋势和形势的变化,原来发布的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安全要求,或者在新技术和新应用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重新制定新的等保基础要求标准,因此等级保护的安全要求逐步开始制定2.0标准,但此次除了对通用系统制定一般要求外,还增加了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工控、物联网等方面的安全扩展性要求,丰富了防护内容和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