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挂名股东如何转让股权呢 |
释义 | 挂名股东不能转让股权,实际出资人享有股权权利。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隐名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有效,需经过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按出资比例行使。 法律分析 一、挂名股东如何转让股权呢 挂名股东不可以转让股权。因为挂名股东并未实际出资,不享有股东权利,实际享有股权权利的是实际出资的人。 如果挂名股东责任股权的,实际出资人可以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向法院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 需要注意,如果实际出资者的动机是规避法律,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当不予认定其公司股东资格,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隐名股东股权转让有效吗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可以依法转让股权。只要公司向股东出具的确认股东身份及份额的文件有效,股权转让的受让人明知其系隐名股东,且公司及其他登记股东均未对股权转让提出异议,则股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明确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对于挂名股东而言,其未实际出资,不享有股东权利,因此无法转让股权。而隐名股东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公司出具有效的确认股东身份及份额的文件,且其他登记股东未提出异议,股权转让合同即合法有效。此外,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相互转让股权,但需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若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其有购买该股权的权利。同时,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也可能有额外规定。因此,在进行股权转让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设 立 第八十八条 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应当同银行签订代收股款协议。 代收股款的银行应当按照协议代收和保存股款,向缴纳股款的认股人出具收款单据,并负有向有关部门出具收款证明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一节 股 份 发 行 第一百二十六条 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 同次发行的同种类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价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第七十二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