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三级响应有哪些措施
释义
    一、三级响应有哪些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二、应急工作制度
    (一)信息通报制度。各有关部门在发现突发事件,特别是发现重大生产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应迅速将有关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也应将应急工作情况等通报有关部门。
    (二)应急资源调配制度。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警情级别,明确各成员承担的应急任务、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应提供的人、财、物等应急资源,并视具体情况统一调配各成员单位提供的应急资源。
    (三)突发事件专报制度。根据突发事件影响生产的状态级别,建立相应的警情专报机制。三级状态实行两天一报;二级状态实行一天一报;一级状态实行半天一报。专报机制启动后,各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报告。
    (四)应急值班制度。根据突发事件生产供应的状态级别,实行三级值班制度。三级状态实行三级值班制度,工作时间内安排专人8小时值班;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安排专人进行监控。二级状态实行二级值班制度,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实时监控情况;一级状态实行一级状态值班制度,安排24小时值班,确保有一定指挥能力的人员值班,实时监控情况变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四十三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