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企业清算时的实收资本如何处理 |
释义 | 企业注销时实收资本账务的处理方式:如果账务显示账面库存与实物库存不符,首先应盘点库存商品,账面库存大于实际库存的,应将账面库存金额大于实物库存的差额计算补交增值税;如果账面库存小于实际库存,则应将货物退还给销货方。如果注销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出资人依法持有实收资本,可以凭工商注销手续直接提取现金。 一、资本公积减少的情形有哪些 1、转增资本。 2、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借记“资本公积”科目目、(股本溢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对外投资时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以后再次评估如发生减值,首先冲减“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不足冲减部分转入“营业外支出”。 4、企业股份制改造以及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所发生的资产减值,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 5、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6、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按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减少股本,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超过面值总额的部分,应依次冲减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借记“股本”科目、“资本公积”科目、“盈余公积”科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7、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科目(其他资本公积),按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二、库房管理制度是什么?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不得与洗化用品、日杂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 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七)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三、视同销售和非视同销售的比较分析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产的一批货物通过政府部门对外捐赠,该批货物原价90万元,若销售市场价格100万元。 1.会计上视同销售的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900000 贷:库存商品900000 这样处理有以下缺点: 一是不符合会计准则收入确认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收入》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只有五个收入确认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否则即使已经发出商品,或即使已经收到价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二是有驳配比原则。自产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核算已明确视同销售。职工福利与捐赠都具有费用支出性质,表面上看也应该视同销售处理。但用于职工福利的货物因为冲抵了负债,相应减少了货币流出,相当于企业获得了经济利益,所以视同销售,这与捐赠这种纯支出不同,并且捐赠支出是营业外性质,将其与费用配比显然不妥。 三是利益流出重复记录。营业外支出本来已经以捐出商品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列明,但在计入收入而结转成本时又列支了捐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从而造成了重复记录,夸大了事实,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 2.会计上不视同销售的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1070000 贷:库存商品9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 以上处理具备下列优点: 一是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交易的经济实质。确实是增加了营业外支出,减少了库存商品,发生了增值税销项税,没有利益流入,纯支出性质。 二是符合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因为是营业外支出,所以该部分成本不需要收入来对应,表明了捐赠的偶发性。 三是不会造成虚假成本,使得会计记录真实可靠。不计收入也就不用再对应地结转成本,利益流出由营业外支出单个科目反映。 四是对税收无影响。虽然税务上担心企业会以捐赠来逃避纳税义务,但因税法上规定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所以实际无影响,不会减少此部分的财政收入。 综上所述,实物捐赠不作为销售处理,而是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遵循了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更符合会计上收入的确认原则,也更符合配比原则。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市场主体因解散、被宣告破产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终止的,应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市场主体终止。 市场主体注销依法须经批准的,应当经批准后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