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基础。例如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产,即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如破坏生产经营罪等; 3、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如杀人、伤害、强奸罪等; 4、破坏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是因为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损害结果不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