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犯罪的表达方式 |
释义 |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下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范,应予以刑事处罚。表现形式包括不正确履职、违法处理公务、执法监管不力、以罚款代刑等。权力资本化和期权化也是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其中贿赂犯罪成为最突出的类型,其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渎职侵权犯罪的认识误区导致重视不够,易发生问题。 法律分析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表现形式: 1.一是不正确履职放纵违法犯罪;二是违法、越权处理公务;三是执法监管监察不作为;四是以罚款代管、代刑;五是野蛮执法;六是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七是违法违规发放相关证照;八是贿选、骗选、破坏选举等。对渎职侵权犯罪认识上的存在钱只要自己不揣腰包就没有问题、渎职侵权犯罪最多就是工作失误、平庸不是错自己什么也不干就不会犯罪等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重视不够,易发生渎职侵权问题。 2.一是权力资本化,包括入干股,少投资多收益等;二是权力期权化,事先约定,离职后收钱。三是自己用权,家人、亲友收钱;四是办事后收取感谢费;五是赌博时接受行贿人出资垫底钱。贿赂犯罪已经成为职务犯罪中最突出的类型,犯罪的表现形式也是在不断变化。 拓展延伸 职务犯罪的法律界定和刑事责任 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特定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违反法律、法规或职责,以谋取私利或满足个人欲望而犯下的罪行。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法律界定和刑事责任也有所不同。在我国,职务犯罪通常包括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渎职等行为。法律对职务犯罪实施了严厉的打击和追究,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对于职务犯罪者,将根据其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刑罚、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后果。这旨在警示公职人员,加强职务行为的合法性和廉洁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结语 职务犯罪是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的集合,严重侵害了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法律对职务犯罪实施了严厉的打击和追究,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应当加强对职务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坚持廉洁从政,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于职务犯罪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警示公职人员,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383)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