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检验检测法是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现场采样,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如下: 1、临床病例观察:从职业人群的特定病例或一系列发病集丛中分析找出职业与疾病的联系,作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和判定的起点和线索。最初接触和发现职业病的是临床医生,对职业相关疾病的细致观察和科学分析,是分析和探索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传统方法; 2、实验研究:从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测试,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阳性结果中寻找线索,是识别和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有效手段。但动物实验在模拟人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时,存在种属差异、样本数量不足、剂量推导差异以及接触方式、环境差别等局限性,在利用其结果外推及人时应持谨慎态度。 法律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第十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故意减少生产负荷或停产、停机。用人单位因故需要停产、停机或减负运行的,应当及时通知技术服务机构变更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 用人单位应当对技术服务机构现场采样检测过程进行拍照或摄像留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