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农民工工资拖欠解决难题:找谁? |
释义 | 拖欠农民工工资属于民事纠纷,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或法院解决。劳动者可投诉给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也可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工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差额或补偿,并加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 拖欠农民工工资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或者找法院解决。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工资。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拓展延伸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法律保护和维权路径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存在着,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依靠法律保护和维权路径。首先,农民工可以通过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等法律文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他们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相关企业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同时,农民工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农民工可以联合起来,通过工会等组织进行集体维权,增加维权的力量。最后,政府应加强监管,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通过法律保护和维权路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结语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依靠法律保护和维权路径解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法院是农民工维权的重要渠道,可以投诉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工资,要求支付工资。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责令支付工资并加付赔偿金。农民工还可以通过法律文件、法律援助和集体维权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政府应加强监管,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 (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三)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