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释义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刑法属于宪法的一部分吗 不属于。刑法是一个部门法,但它不是宪法的一部分,刑法是有自己独立的规定的,只是不能与宪法相冲突而已,他们是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不是包容关系。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除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规定国家政权机关组织和确认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二、与宪法相比一般法律 宪法与一般法律相比,大致有如下特点: 1、根本性。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如:国家的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等。 2、最高权威性。宪法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是母法、基础法,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3、原则性。宪法只规定有关问题的基本原则。将该问题的具体规定交给下位法解决。 4、纲领性。宪法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其自身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宪法不仅应该确认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和建国方案,而且应该确认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宏观发展思路。 5、相对稳定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宪法能否保持应有的权威和尊严。因此,要有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三、条例和法规定有什么区别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下位法低于上位法,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大经省级人大批准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是中央各部委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