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法二审审理规定概述 |
释义 | 上诉案件审理程序及处理方式。合议庭审理上诉请求,经核实后可直接判决。处理方式包括维持原判、依法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等。审理过程中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即撤销。 法律分析 1、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经过阅卷、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迳行判决、裁定。 2、经过审理,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3、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的要点总结 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的要点总结如下:在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是对一审判决或裁定的再审查和审理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审程序包括对一审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全面审查,审理范围广泛。在二审过程中,当事人可以提出上诉、抗诉或申请再审,并提交相关证据和理由。二审法院会依法审理,对一审判决或裁定进行核实和评估,最终作出新的判决或裁定。二审程序对于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合议庭应当审理上诉请求的事实和适用法律。经过调查、询问当事人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直接判决、裁定。对于不同情况,经审理后的处理方式如下:一是维持原判决,若事实清楚、法律正确;二是依法改判,若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三是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或改判,若事实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四是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若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在二审过程中,调解也是可行的,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书。二审法院的判决一旦送达,即视为撤销原审判决。民事诉讼法二审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审判公正合法,保障当事人权益。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