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中坚定自己不知情 |
释义 | 理论上来讲,根据入罪须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如果自己主观确实不知情的情况下,确实是无法构成诈骗罪,但是至于构不构成其他罪那就不好说了。 刑法中很多罪名并不是说不符合其中一个罪名就无罪,只有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涉嫌的罪名后,才是真正的无罪。毕竟刑法中有很多罪名是性质相同而种类不同的,比如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诈骗罪等就是性质相同的犯罪,即都是侵犯财产类的犯罪。 诈骗罪作为一个比较重的罪名,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上综合去分析到底符不符合诈骗罪的入罪条件。 诈骗罪的客观行为符合以下情况,就具备了诈骗罪的客观要件,反之则不具备: 行为人存在欺骗行为,该行为既可以是作为的欺骗也可以是不作为的欺骗;(欺骗的种类总体来说是有两大类,即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由于欺骗行为使他人产生认识错误或陷入认识错误;处分财产;(必须是在他人认识错误或陷入认识错误的前提下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被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与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诈骗罪的主观条件: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 如果涉嫌诈骗罪,自己本身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该怎么处理?这就需要看是自己单干还是背后有团队一起干。 若是自己单干,加上主观上不知情即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往民事纠纷上去靠。当然,这需要有客观证据来证明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如果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确实能证明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那就是按照民事纠纷来处理。 若是一不小心误入团队内,这种情况下大概率就是刑事案件了,就需要按照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进行了。换言之,侦查机关后期会将案件移交检察院,然后检察院再将案件移送到法院提起公诉,最后就是法院审判然后服刑。 对于团队作案,部分行为人确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为团队实施诈骗提供了帮助的情况下,就要看误入团队内的时间。如果时间较短,比如一周左右,且真不知道团队实施诈骗犯罪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被无罪释放的可能,只不过这种情况需要专业的律师介入帮助完成。如果时间较长,虽然也有无罪的概率,但是这种无罪的概率微乎其微。 目前根据司法实践来看,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知情,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一般均是根据侦查机关收集的客观证据来推断行为人是否知情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会直接根据行为人的供述进行判断,但是对于明显符合生活经验的判断即使没有证据也可以认定。 以诈骗罪为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害后果进行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行为人自己的供述证明,而必须坚持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判断,即在查明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经验法则或者逻辑规则,推定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目前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明确了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七种情形: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的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即使主观上说自己完全不知道,但是客观上存在上述的行为,仍然是可以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的,并不会说因为行为人主观上不知情就不被认定为犯罪。 由此可见,在没有相反证据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且无法知情的情况下,一般是结合客观行为来进行综合判断的,不会轻而易举的说因为自己不知情的辩解就认定为无罪,如果行为人确实能够提供确切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主观上完全不知情,而且对于侦查机关收集的所有关于证明自己犯罪的证据都能够完全作出合理解释的话,那还是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不构成诈骗罪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