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对加强在德商标保护工作的建议 |
释义 | (一)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并在多双边合作机制框架下,加大与外国主管部门、机构的交流。建议结合品牌战略,商协会定期举办国别讲座、培训班,宣传重点国别的法律环境和保护常识,协助企业熟悉、了解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商标、专利等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二)企业应视自身发展需要,加大商标、品牌的海外保护力度。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合理选择国别政策或国际注册形式。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开展的地区重点,确定国际商标领土延伸的国别范围。计划3至5年内进入德国市场的企业,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国的5年保护期规定,提前在德注册商标。 (三)已经实施走出去的企业,切实重视商标注册、使用与管理工作,为今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商标保护在德国纯属企业的自身行为,出现商标侵权案件时没有与我国类似的行政保护制度,也不存在驰名商标概念。我企业应立足长远,聘用当地专业人才,加强商标注册和管理,同时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动向,及时依法开展交涉。我商标在海外被注册时,应冷静对待,通过调解、司法程序等手段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四)采取并购方式获得德企业商标时,应慎重从事,以达到快捷进入德市场的初衷。近年来,德国机械制造、纺织等传统行业面临结构调整,许多有一定实力和品牌影响的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危机。获得德企业商标品牌成为对德走出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企业应聘请专业机构,客观评估该品牌的现有价值、潜在市场价值以及对开拓德国及欧盟市场的作用,以求收购取得实效。 一、被国外抢注的中国商标企业怎么预防 商标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标志,它关系着企业的特殊经济利益乃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个国家均高度重视商标权的保护,我国多地政府也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的商标权保护。 因此,对于企业来讲,由于商标权利严格的地域性,想要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往多个国家,自己的商标权得到多国的法律保护是前提条件,而提早进行国际注册时企业商标权有多国法律保护的开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其国外商标注册一定要先于市场扩展的步伐,做到“产品未动,商标先行”,以防患于未然。 商标权的地域性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商标在国内获得注册,仅受中国法律保护,在其他国家并未受到法律保护。中国企业的商标要获得其他国家的法律保护,必须在目标国获得注册,这就是商标国际注册。中国企业商标在海外被抢注,就是因为抢注者利用了商标权的地域性特点。 中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商标全球化注册与保护意识也要跟进。对那些有志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在成长初期就应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未动,商标先行”,在踏出国门之前便做好商标注册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