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一)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条款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自然灾害、如台风、冰雹、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3)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等。(二)意外事件指的是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出现的范围会更广一点,包括了第三人的过错行为。 不可抗力的定义是什么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来源既有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也包括社会现象,如军事行动。作为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强制力,具有客观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观上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社会危害性。世界各国均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条件,中国民法也不例外。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凡发生不可抗力,当事人已尽其应尽责任仍未能避免债务不履行或财物毁损时,可不负赔偿责任。但不可抗力发生在债务迟延之后时,债务人仍应负责。不可抗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科技的发达,不可抗力的含义、范围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不可抗力都包括什么情形 不可抗力包括下列情形: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地震等;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的什么情形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三方面。 不可抗力因素如何认定 不可抗力因素认定标准:1、不可预见性,即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根本无法预见。 2、不可避免性,即使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避免,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3、不可克服性,即当事人对该事件的后果无法加以克服,即毫无办法加以阻止这是不可抗力。 违法犯罪属于不可抗力吗 违法犯罪不属于不可抗力。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该内容由 闫璨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