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死刑复核结果出现改判情况 |
释义 | 死刑复核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特别审判程序,可以改判定错罪名或量刑不当的案件。现在最高院本着慎杀、少杀的原则,死刑复核程序中保一命的机会较大。 法律分析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诸刑种中最严厉的一种,称为极刑。我国相关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强调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那么死刑复核真的可以改判吗?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的进行一般是在死刑判决作出之后,发生法律效力并交付执行之前。相比较而言,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理时间是在起诉之后,二审判决之前;审判监督程序则是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进行死刑复核的机关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死刑复核是在最高院的刑四庭和刑五庭,现在实行的是分地区负责,最高院每个庭负责一块地区,下面的死刑复核案件就报请主管该地区的刑庭进行死刑复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即定错罪名的应当改判,就算定罪名准确了,但是量刑畸轻或者畸重的应当改判。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而且现在最高院本着慎杀、少杀的原则,所以现在死刑复核程序中能够争取保一命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拓展延伸 死刑复核结果引发司法界的关注 近期,一起死刑复核结果出现改判情况的案件引发了司法界的广泛关注。这起案件在复核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改判结果,引发了公众对死刑复核制度的质疑和讨论。该案件的复核结果对于司法界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涉及到被告人的生死,也涉及到司法公正和权威的维护。这一改判情况引发了司法界的深思和反思,同时也促使相关部门对死刑复核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审视和完善。这起案件的复核结果将对今后的类似案件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提出新的挑战。 结语 死刑复核程序是保障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的重要环节。最近一起改判的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对司法界和社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结果促使司法界深思和反思,也推动相关部门对死刑复核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审视和完善。这起案件的复核结果将对今后的类似案件产生重要影响,为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秉持慎杀、少杀的原则,确保死刑复核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以保障人权和法治精神的落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八十二条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申诉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