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法对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规定 |
释义 | 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具体如下: 1、每天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 2、用人单位每周要安排员工休息一天; 3、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4、用人单位应该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安排员工休假; 5、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6、有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情形,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上述第5点的限制。 一、超过八小时如何计算工资: 1、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300%*加班天数; 2、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200%*加班天数; 3、工作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150%*加班天数。 二、工作超过八小时的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国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度,即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超出这个时间且不给加班费就是违法的。但是由于生产、工作等需要,用工单位在征得工会同意的前提下须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工作时间,即加班。但是加班也不是无限制的延长工作时间,用工单位要根据劳动者的身体状况适当延长一至三小时。 总而言之,劳动者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超出这个时间且不给加班费就是违法的。且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加班用人单位应付给加班者三倍加班费。 法律的重要性如下: 1、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教育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实景作用和示范作用; 4、通过法律,人们可以事前预计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在法律上是有效还是无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等; 5、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执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为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目的而发挥的作用; 7、法律的社会作用大致包括两个方面:意识政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二是社会职能,即履行社会公共事物。 法律的意义如下: 1、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保证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国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这取决于人对理性能力的确信; 2、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提供给个人选择的机会,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另外,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成为法律权利,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最后,法律通过划定自由的界限,为普遍自由的实现提供前提。法律即使限制自由也是为了每个人更好地实现自由; 3、法律的正义意义。正义是法律的理想或价值目标,法律通过分配权利义务,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补偿受害者以恢复正义; 4、法律的效率意义。在当代,法律对生活的渗透无所不在,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义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顾平等与效率的同时,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实现; 5、法律的利益意义。法律确认利益,通过平衡冲突进行社会控制,解决社会纠纷,平息社会矛盾,恢复社会常态,促进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应当得到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安排,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