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犯罪的概念与特点 |
释义 | 刑事犯罪的特点及要件。刑事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危害性不一定都构成犯罪。犯罪行为包括违法行为、违反社会道德和破坏纪律的行为。只有危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被认定为犯罪。刑事犯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单位也可成为犯罪主体。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而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法律分析 刑事犯罪是指触犯刑法规定而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一、刑事犯罪的特点: 1、具有刑事违法性; 2、犯罪行为是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具有危害性,但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一定都构成犯罪; 4、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包括各种违法行为,而且包括违反社会道德、破坏纪律的行为; 5、只有一种行为的社会危害达到一定程度,需要采用刑罚手段予以制裁时,刑法才规定为犯罪; 6、对于其他违法、违反道德或破坏纪律的行为,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或社会行为规范予以调整、处理,这些行为就不属于犯罪行为。 二、刑事犯罪具备的要件: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1、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客体。 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3、犯罪的主观方面。 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4、犯罪的客观方面。 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结语 刑事犯罪是指触犯刑法规定而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法定罪处刑;没有明确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刑事犯罪具有违法性,行为被刑法禁止,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不是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刑事犯罪要具备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等要件。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可以是个人或单位。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而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针对的个体。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及其结果具有的心理状态,可以是故意或过失。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