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骗婚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考虑婚姻目的和骗取财物。诈骗犯罪故意通常在婚姻成立前形成,行为人占有财物并支配。骗取的财产可能是一方婚前财产或与被害人相关的财产,非夫妻共同财产。司法机关需考虑被害人态度和追诉必要,以实现法制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骗、隐瞒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骗婚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考虑结婚的目的和所骗取的财物。 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在客观行为上,诈骗行为通常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获得财物后,通常会将其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然而,这些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包括一方婚前财产或其他与被害人有关系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在案发后,司法机关可以考虑被害人的态度以及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实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结语 骗婚是否构成诈骗罪,需综合考虑婚姻目的和所骗取的财物。婚骗财的犯罪故意通常产生在婚姻成立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是重要构成要件。诈骗行为常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行为人常将财物挥霍且控制支配权。所骗取的财产可包括婚前财产或与被害人相关财产,非夫妻共同财产。司法机关在案发后可综合考虑被害人态度及是否追诉,以实现法制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