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身份权与荣誉权的关系
释义
    荣誉权的基本属性是身份权,而非人格权。荣誉权是基于一定事实受到表彰奖励后取得的身份权,不具有固有性质,可以被撤销或剥夺。其基本作用是维护民事主体的身份利益,而非维护人格。因此,荣誉权不是人格权,而是身份权。主张荣誉权兼具人格权性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法律分析
    谈:荣誉权究竟是人格权,还是身份权,抑或兼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双重属性,大有争议。我认为荣誉权的基本属性是身份权。其理由是:
    第一,荣誉权的来源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权,而是基于一定事实受到表彰奖励后取得的身份权。人格权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固有权,是民事主体基于出生或成立的事实而取得的权利,从始至终由民事主体所享有,不得撤销或剥夺,因为民事主体丧失了人格权,就丧失了作人的资格。荣誉权不具有固有权的属性,一是,非生而享有,非有卓著的成绩不能取得;二是,不仅如此,尚须由机关或组织正式授予荣誉,而非仅依自己的行为而取得;三是,不仅可以经一定程序而撤销,某些荣誉还可依法定程序而判决剥夺,荣誉一经撤销或依法剥夺,荣誉权人即丧失荣誉权,不再是荣誉权主体。荣誉权的非固有性,表明它缺少人格权的基本属性,而正与身份的非固有性相合,因而不是人格权而是身份权。
    第二,荣誉权的基本作用不是维护民事主体人格之必须,而是维护民事主体的身份利益。人格权的基本作用,是维护民事主体的人格,表明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判断的标准,就是民事主体丧失某种具体人格权时,其人格是否受有损害。当民事主体丧失某种权利而人格不受损害的,就不是人格权。荣誉权丧失,人格受不到损害。荣誉权的作用不是维护人格,而是维护民事主体的身份利益,即该荣誉及其利益为该民事主体的身份利益,他人不得享有或侵犯。非法剥夺荣誉权造成荣誉权的损害,损害的是身份利益,即荣誉利益与荣誉权人相分离,使民事主体丧失荣誉及其利益。这证明,荣誉权不是人格权而是身份权。由此也可以看出,荣誉权并不合有人格因素,因而,说荣誉权兼具人格权性质的主张,也是不正确的。
    结语
    荣誉权的基本属性是身份权,而非人格权。荣誉权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权,而是基于一定事实受到表彰奖励后取得的身份权。与人格权不同,荣誉权可以经一定程序撤销或依法剥夺,一旦被撤销或剥夺,荣誉权人即丧失荣誉权,不再是荣誉权主体。荣誉权的基本作用是维护民事主体的身份利益,而非维护人格。荣誉权的损害影响的是身份利益,使民事主体丧失荣誉及其利益。因此,荣誉权应被视为身份权,而非人格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9 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