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了解劳动仲裁工资的计算方法 |
释义 | 劳动仲裁中,若劳动关系未终止且劳动者继续工作,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工资必须按约定日期支付,节假日或休息日提前支付。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完成临时劳动或特定工作后,用人单位应立即支付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八条明确规定了以上内容。 法律分析 若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没有终止,并且劳动者继续工作的,在劳动仲裁中,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法律客观: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八条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纠纷中工资计算的关键因素 劳动仲裁纠纷中,工资计算的关键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劳动合同的约定,根据劳动合同中的条款,确定工资的基本计算方式和标准。其次是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工资的最低标准和计算方法。此外,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工作能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工资的计算。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加班、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等,也需要考虑在工资计算中。最后,劳动仲裁机构在处理纠纷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公正的工资计算。综上所述,劳动仲裁纠纷中工资计算的关键因素是劳动合同约定、法律法规规定、个人工作情况以及仲裁机构的裁决。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和扩展延伸,劳动仲裁纠纷中工资计算的关键因素包括劳动合同约定、法律法规规定、个人工作情况以及仲裁机构的裁决。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没有终止且劳动者继续工作时,应按约定日期支付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根据具体情况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对于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在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劳动仲裁机构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公正的工资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九条 【劳动监察】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法生效时间】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