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患者如何应对医疗纠纷,遇到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做 |
释义 |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行为所产生的争议。患者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可以采取协商解决、行政调解或司法诉讼等方式来维权。协商解决是最简便的维权方式,但需要注意医疗机构可能不承认医疗事故的性质。患者可以共同委托医疗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协商赔偿的数额。在采取这种方式处理医疗事故前,患者或家属需对相关问题考虑清楚,以免合法的索赔权益得不到保障。 法律分析 一、患者如何应对医疗纠纷,遇到医疗纠纷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做 1、协商解决;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首先要采取的就是这个维权手段,因为这个方式程序简单,处理起来速度快,而且一旦达成协议,医疗机构的赔偿也会非常迅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2、行政调解; 3、司法诉讼。 二、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可能出现的问题 1,医疗机构一般不会认为自己及其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医疗事故,有的即使自己也意识到错误,考虑到赔偿和行政处分方面,也会不承认。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只能采取共他的两个途径来维权。 2,有的时候医疗机构有跟当事进行协商的意思,但是,双方对于患者人身的损害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构成几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在患者人身的损害中负有多大的责任,患者现在的人身损害跟患者原有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多大存在很大的分歧,这时候,就需要双方共同委托医疗鉴定机构来进行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然后,双方根据医疗鉴定的结果来协商赔偿的数额。 3,采取这种方式维权的患者方一定要注意,因为医疗行为是一种专业性和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医疗事故的索赔更是涉及到了医疗和法律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做为一般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很难掌握准索赔的标准,而采取这种方式处理医疗事故,只要双方在医疗事故处理意见书上签字,就会对方发生效力,所以,患者一方在签字前一定要对相关的问题考虑清楚,对于索赔的范围和数额计算清楚,以防合法的索赔权益因为不懂而得不到保障,最好能够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业人士。 结语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决、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在协商解决过程中,患者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患者和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尽可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确保合法的索赔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 第二十五条 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和其他需要告知的事项。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师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第二十条 医师个体行医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管理制度,对医师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严格规范医师用药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