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无效的处理 |
释义 | 无效合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双方因无效合同所获得的财产要互相返还,如果不能返还的,要折价赔偿; 2、另外对合同无效有过错的当事人,要按照过错程度给予对方赔偿。 对于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有: 1、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如约定试用期超过6个月,不购买社会保险等; 2、采用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以损害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强迫对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如合同期满后强迫续订劳动合同; 3、采用欺诈的手段,故意隐瞒事实,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虚假承诺优厚的工作条件; 4、订立程序形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如双方当事人未经协商,或者未经批准采取特殊工时制度等; 5、违反劳动安全保护制度。如约定劳动者自行负责工伤、职业病,免除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等; 6、违反规定收取各种费用的劳动合同。如强制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风险金、股金等; 7、主体不合格的劳动合同。如招用童工、冒签合同等; 8、侵犯婚姻权利的劳动合同。如规定合同期内职工不准恋爱、结婚、生育; 9、侵犯健康权利的劳动合同。如约定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正常休息休假; 10、侵犯报酬权利的劳动合同。如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等; 11、侵犯自主择业权利的劳动合同。如设定巨额违约金、培训费,限制职工流动; 12、权利义务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如设定无偿或不对价的竞业禁止条件等。 综上所述,对于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或者绝大部分已经履行完毕,合同无效后的处理就不应再适用返还原则,而应当折价补偿。另外,对于返还标的物可能导致显失公平的,也不应当返还,应对标的物损耗的价值或价格降低的价值进行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