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诉讼送达时要原告写答辩状吗,行政诉讼被告的答辩状会送达给原告吗
释义
    被告是要写答辩状的。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行政诉讼被告人应如何写答辩状
    答辩状首先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其次应当写明答辩请求,事实和理由。最后答辩人签字盖章。
    行政诉讼后多久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交被告人。被告应当自收到起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行为的证据和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被告人不提出答辩的,是不会影响人民法院的审判。另外,答辩书的内容应当写明双方的情况,依次注明被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籍贯、职业、住址。被申请人有诉讼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还应当注明其身份。
    被告答辩状应该怎么写
    答辩状是被告(人)、被反诉人、被上诉人、被申请(诉)人针对起诉状、反诉状、上诉状、再审申请(诉)书的内容,在法定期限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回答和辩驳的文书,是诉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之一。
    被告答辩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标题;
    2.答辩人基本情况和信息;
    3.答辩理由;
    4.呈送机关;
    5.答辩人签字盖章和日期;
    6.附项注明证物、书证的名称和件数。
    行政答辩状怎么写?
    行政答辩状一般由首部、正文、尾部及附项组成。
    1.首部。
    (1)标题。应写明标题:如“民事答辩状”或“行政答辩状”,二审写为:“民事被上诉答辩状”或“行政被上诉答辩状”。
    (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答辩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或工作单位、住址等;答辩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名称、法定代表人、
    地址等。
    2.正文。
    (1)答辩事由。写明对何人起诉或对上诉的什么案件提出答辩。
    (2)答辩理由。如同其他诉状一样,理由是关键性的内容。在这部分要明确地回答对方的诉讼请求,提出自己的主张并阐明理由。
    (3)答辩请求。在充分阐明答辩理由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归纳,明确提出答辩结论,并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做出公平合理的判决或裁定。
    3.尾部。尾部包括以下内容:
    (1)呈送的机关,先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某人民法院”。
    (2)右下方写明:答辩人姓名,签名或盖章,注明年月日,如系律师代书,还要注明代书人。
    (3)附项注明物证、书证的名称和件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答辩状怎么写?
    一、首部部分:
    1、标题。居中写明“民事答辩状”。
    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写明答辩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
    3、答辩缘由。写明答辩人因××一案进行答辩。
    二、正文部分:
    1、答辩的理由。应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进行反驳与辩解。
    2、答辩请求。答辩请求是答辩人在阐明答辩理由的基础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向人民法院提出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护答辩人的合法权益的请求。
    3、证据。答辩中有关举证事项,应写明证据的名称、件数、来源或证据线索。有证人的,应写明证人的姓名、住址。
    三、尾部部分:
    1、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
    2、答辩人签名。答辩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全称,加盖单位公章。
    3、答辩时间。
    4、附项主要应当写明答辩状副本份数和有关证据情况。
    
     该内容由 赵蕙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7: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