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倒签劳动合同,怎么解释? |
释义 | 倒签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已建立事实劳动关系后补签合同的现象。劳动者往往无法获得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签订劳动合同需要五个步骤:用人单位公布招工简章、劳动者自愿报名、全面考核、择优录用,最后签订正式合同。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倒签劳动合同,怎么解释? 倒签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已经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补签劳动合同,将合同期限往前移,同时将签订日期写成劳动关系建立之初的时间的现象。 “倒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往往拿不到用人单位未按期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因为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并且,如果“倒签”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符合法律上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就是有效的。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倒签劳动合同后,不能再主张二倍工资。 二、签订劳动合同的步骤有什么? 劳动合同有其特殊性,在具体订立寸,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用人单位公布招工简章 用人单位在招用合同制工人或其他人员时,应当先公布招工简章。 2、劳动者自愿报名 符合条件的应招人员,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自愿报名,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资格审查,以确定报名资格。 3、全面考核 用人单位对于符合基本资格条件的报名者进行全面考核,着重从身体条件、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考评。经过考核,对申请人作出尽可能合乎实际的评定结论,对于评定结论要张榜公布。 4、择优录用 用人单位通过对报名者全面考核之后,对于合格者应张榜公布,公开录用。并通知被录用者订立劳动合同。 5、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草案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在草案中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如对妇女及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最低工资规定、工作时间等。在合同草案基础上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继续对合同条款作出修改,最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履行了上述手续后,劳动合同即依法成立。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已经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一段时间后,补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就是倒签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具有特殊性,因此,在订立劳动合同时需要遵循五个步骤。首先用人单位要公布招工简章,其次劳动者自愿报名,然后由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全面的考核,择优录取,最后双方签订劳动合同。 结语 倒签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已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补签劳动合同,将合同期限往前移,签订日期写成劳动关系建立之初的现象。倒签劳动合同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劳动者难以获得未按期签订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倒签合同,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是有效的,劳动者无法主张二倍工资。订立劳动合同需要遵循公布招工简章、劳动者自愿报名、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和双方签订合同的五个步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