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近期多地发文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还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享受该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提高低保标准,还发生活补贴,具体是如何规定的?为了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国家推出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标准不一。 以下为部分地区2022低保最新标准:以四川省和发达城市上海为例眉山市2022年7月6日,眉山市民政局、眉山市统计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的通知》,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到66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到500元/月,调整后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上海市将从2022年7月1日起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标准。 其中,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33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420元,增加90元。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高救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730元调整为1850元,月增加120元。总的来说,我国低保补助标准在逐年提高,由于各地经济情况不一,所以具体补贴金额也会不一样。 法律依据:《最低工资规定》第六条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