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
释义
法律分析: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而造成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随便看
缓刑期间犯罪再次缓刑的后果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是怎样的?
缓刑失败的后果 法律问题
缓刑考验期内过失犯罪再适用缓刑吗
缓刑结束后发现缓刑期间又犯新罪
缓刑执行完毕后发现缓刑期间犯罪
缓刑期满后发现在缓刑期间又犯罪的
缓刑期内犯新罪,缓刑期后才发现
被判缓刑意味着什么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是怎样的?
成功的缓刑的结果是什么,失败的缓刑有哪些后果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的后果是怎样的
缓刑是否成为可能?
被判刑后是否仍有机会缓刑?
缓刑考验期间再犯新罪会怎么处罚
受过刑罚再犯罪能判缓刑吗
如何把握缓刑适用条件的“犯罪情节较轻”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罪犯负责执行的机关是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什么意思
缓刑的考验和积极后果具体有什么区别?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什么意思?
缓刑考验后的积极影响
适用缓刑要考虑的因素
缓刑犯考验期内又犯罪会受到什么处置?
缓刑考验期间犯新罪是不是以缓刑的方式适用
当事人承认
当事人处分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原则
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更换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当事人的追加
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
当事人和解
当事人恒定
当事人居住地的管辖法院
当事人能力的准据法
当事人申请回避
当事人诉讼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当事人协定国际裁判管辖权
当事人协定国际裁判管辖权的准据法
当事人意思自治
当事人之间的争讼
当事人主义
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
当事人住所地法律
当事人自治
当事人自治学说
当事人自治原则
当税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3: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