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诬陷罪和侮辱诽谤罪的区别 |
释义 | 我国没有诬陷罪,只有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与侮辱诽谤罪的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主观方面和所捏造的事实内容。诬告陷害罪的特征是侵犯复杂客体,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并向司法机关告发。构成本罪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告发给有关机关、明确的对象和严重的诬告陷害情节。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或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法律分析 我国没有诬陷罪,只有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和侮辱诽谤罪的区别如下: 1、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侮辱诽谤罪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2、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侮辱诽谤罪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3、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罪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侮辱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诬告陷害罪法律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是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2)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3)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对象; (4)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3.主体是一般客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动机,不影响定罪。 拓展延伸 诬陷罪与侮辱诽谤罪的区别及其法律后果 诬陷罪与侮辱诽谤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其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对象、行为方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诬陷罪是指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或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主要涉及到虚假陈述的传播。而侮辱诽谤罪则是指公然侮辱他人的人格尊严或者散布谣言、诽谤他人的行为。 在法律后果方面,诬陷罪的主要后果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被害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并要求恢复名誉。而侮辱诽谤罪则不仅侵害了被害人的名誉权,还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破坏,因此法律对此类行为给予了更严厉的惩罚,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 总之,诬陷罪和侮辱诽谤罪在行为对象、行为方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对于从事相关行为的人来说,应当明确自己的行为属于哪一种,以免触犯法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结语 诬告陷害罪和侮辱诽谤罪在行为方式、主观方面和所捏造的事实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诬告陷害罪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而侮辱诽谤罪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诬告陷害罪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侮辱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诬告陷害罪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构成的条件包括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明确的对象和情节严重等。依法定罪,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因此,在法律行为中,应明确行为属于哪一种,以避免触犯法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