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盗墓没挖到东西抓住是否是判刑
释义
    盗墓行为被视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构成犯罪行为,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如果盗掘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或者是多次盗掘、盗窃珍贵文物或造成严重破坏的,刑罚可能更重。同样,盗掘国家保护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也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
    法律分析
    1、盗墓者没挖到东西却被抓住的,会判刑,因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即构成既遂。犯此罪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盗掘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盗墓行为的法律后果及相关惩罚
    盗墓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其法律后果严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墓罪是破坏文物保护秩序的犯罪行为,一旦被抓住,将面临严厉的刑事惩罚。通常情况下,盗墓者将面临刑期较长的有期徒刑,并可能处以巨额罚款。此外,还可能面临其他刑罚,如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违法所得等。盗墓行为不仅危害了文化遗产保护,也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社会舆论对此持强烈谴责态度。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文物保护,对于盗墓行为,法律将予以严惩。
    结语
    盗墓行为严重破坏文物保护秩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墓罪是犯罪行为,一旦被抓住,将面临刑事惩罚。一般情况下,盗墓者将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情节较轻的盗墓者,将面临较短的刑期、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盗墓行为不仅破坏文物保护,还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社会舆论对此持强烈谴责态度。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文物保护,法律将对盗墓行为予以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三十条 需要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发掘计划,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其他科研机构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确因建设工期紧迫或者有自然破坏危险,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急需进行抢救发掘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发掘,并同时补办审批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三十四条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结果,应当报告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
    考古发掘的文物,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其他国有收藏文物的单位收藏。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可以保留少量出土文物作为科研标本。
    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二十九条 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