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经常居住地的法律规定
释义
    经常居住地的法律规定为: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的,为经常居住地。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务、劳务派遣、就医等情形除外。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法院对于经常居住地的认定:
    1、被告必须在该地住满一年;
    2、一年时间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
    3、到起诉时为止,被告还在该地居住。但公民是因为公务、劳务派遣、就医等情形的除外。
    经常居住地认定标准:
    1、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2、证据问题有明确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经常居住地的证明如下:
    1、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以及当地管辖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等;
    2、街道、居委会、小区出具的证明等;
    3、房屋权属证书;
    4、房屋出租人出具的证人证言,房屋租赁合同书,房租缴费收据等;
    5、各种缴费证明,如取暖费、电费、水费、卫生费、物业费等等的缴费凭证;
    6、其他如受害人同事、朋友的证人证言等。
    综上所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条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6: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