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联 |
释义 | 本文主要介绍了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以及犯罪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判断犯罪动机目的的三个方面,包括从犯罪嫌疑人与被侵害单位、被害人的关系,从作案的中心目标和产生的后果,以及从作案手法和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进行判断。文章指出,对于一些案件,判断犯罪动机目的可能只能提出推测,需要在侦查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法律分析 一、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动机和目的,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是客观行为过程内在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在杀人案件中,剥夺他人生命是犯罪者的目的,而杀人的动机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私仇报复、图财害命、奸情杀人等不同的心理因素。 因此,许多案件的犯罪目的可能相同,犯罪动机却不尽相同。两者的关系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动机一个目的;多种动机一个目的;一个动机多个目的;多种动机多个目的。 二、犯罪动机的定义、分类 犯罪动机,是指推动行为人进行犯罪的内心动力。它说明了犯罪嫌疑人为什么犯罪。犯罪动机可分为单发的、并发的和多发的。 所谓单发的,即只有一种犯罪动机;所谓并发的,即两种犯罪动机同时存在; 所谓多发的,即犯罪嫌疑人具有两种以上犯罪动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动机直接指向的目标,是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可分为政治型、经济型、性欲型、报复型四大类,具体到每起案件又都有它的具体目的。 三、判断犯罪的动机目的的三个方面 1、从犯罪嫌疑人与被侵害单位、被害人的工作性质、政治态度、经济状况、社会交往以及生活作风等,找出侵害行为的因果关系。 如某女青年被杀,经了解生活作风不好,且未婚先孕,又无被抢劫和私仇报复迹象,一般可判定为奸情杀人。 2、从作案的中心目标、目的物及产生的后果来判断。 凡是作案人的中心目标、目的物比较明确,后果明显的,可由此判定犯罪的目的。然后再推测其为什么要达到这种目的。比如,在盗枪案件中,作案人盗枪不盗子弹,并把枪扔到水井里,可判定为制造事故报复。假如既盗枪,又盗大量子弹及备用弹匣,则可判断盗枪是为了使用或进行新的犯罪。如果有两种以上的目的物,就要分清主次,如,在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的伤痕惨不忍睹,并伴有搜劫钱财的情况,就要判明是抢劫引起的杀人,还是以抢劫掩盖仇杀。 3、从作案手法和作案人在现场上的活动过程去判断。 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在许多情况下能从作案手法和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表现出来,如,伪造现场的手法,可以分析出作案人监守自盗转移侦查视线的动机目的。在杀人案件中,通过研究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可以判断出哪是为抢劫杀人,哪是为强奸杀人,哪是为私仇杀人。 有些案件由于现场勘验和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犯罪动机目的判断往往只能提出一种或几种推测,还有待于在侦查过程中,结合其他方面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语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判断犯罪的动机目的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犯罪嫌疑人与被侵害单位、被害人的关系、生活作风等因素,找出侵害行为的因果关系。其次,可以根据作案的中心目标、目的物及产生的后果来判断犯罪的目的。最后,通过分析作案手法和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可以揭示犯罪动机目的的一些线索。然而,对于某些案件,判断犯罪动机目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侦查过程中结合其他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法律依据 (二)受刑事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为鉴定人进行鉴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向鉴定人送交有关检材和对比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 禁止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作出某种鉴定意见。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六十九条 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三)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 (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六)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七)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八)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