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喝酒之后多久可以开车 酒驾 |
释义 | 喝酒之后禁止开车,在喝完酒后至少要休息24个小时后,才可以进行开车。防止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为10到20小时,如果喝酒进行开车,酒精没有代谢,从而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被查出酒驾也会进行罚款等现象,所以为了避免自身安全,建议酒后24小时之后,再进行驾车。平时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吸烟、饮酒,保持情绪的稳定。同时,喝酒后也应禁止服用头孢类药物,防止产生中毒现象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 一、凌晨2点喝完酒,早晨9点能查出酒驾么 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散时间为10-20小时。有时候夜里喝完酒睡一觉第二天一早没什么事,就开车出门结果被查酒后驾驶就是这个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映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所以喝酒后10-20小时后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 一般来说,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我们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得歇24小时,这样稳妥一点。一般24小时以后不太会出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饮酒24小时后被查出酒驾的案例。 二、醉酒肇事逃逸未伤人如何处理 醉酒肇事逃逸未伤人的处理方式是按照情况当中的规定来进行一个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处罚,我国酒桌文化十分繁荣,酒桌上不管认不认识大家都喜欢和对方碰几杯,因此凡是上了饭桌的,几乎都会喝几杯,但是有很多人并不自觉,在和几杯之后还自己驾车,酒驾的心理有这几种: (一)、自以为自己酒量好,小酌几杯没事,他们觉得自己喝酒之后也能安全的开车到目的地,自己酒量大,一点点酒精还不能麻痹自己的神经。 (二)、一些老司机觉得自己车技过人,即使喝了酒也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三)、一些人自己存有侥幸心理,觉得喝酒开车不会遇见什么突发情况,也不会碰到交警差酒驾。 其实喝酒开车,酒精是会对人的神经由麻痹作用的,喝酒之后,人容易犯困,视觉下降,对周围的事物认识变得迟钝,过高估计自己的状态。酒精对人的这些影响都会使得酒后开车安全隐患加大,容易发生事故。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在行为人饮酒之后,每一百毫升血液中含有二十毫克到三十毫克的酒精,这样的状态下开车,属于酒后驾驶。每一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八十毫克以上的,就属于醉酒驾驶,醉酒驾驶是触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危险驾驶罪的,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事处罚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