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传染病菌种扩散罪判刑标准多少年 |
释义 | 传染病菌种扩散罪判刑标准及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违反卫生行政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国家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客观要件(违反规定造成扩散)、主体要件(从事相关工作人员)和主观要件(过失)。 法律分析 一、传染病菌种扩散罪判刑标准多少年 1、对于犯罪分子构成传染病菌种扩散罪的既遂的,适用的判刑处罚标准为: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一条 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传染病菌种扩散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传染病菌种、毒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限于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而且只能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有从事传染病菌种、毒种实验、保藏、携带、运输工作资格的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具有从事传染病菌种、毒种实验、保藏、携带、运输的资格,而擅自从事上述事务,因而引起菌种、毒种扩散的,不能以本罪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至于行为人违反规定的行为本身当然是故意的,但由于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出于过失,所以本罪仍然属于过失犯罪。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传染病菌种扩散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需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本罪属于过失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三章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第三十一条 国家加强国境、口岸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联合防控能力建设,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尽早发现、控制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